-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安妮.埃尔诺自我民族志写作—
- 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
- 日中両言語における物語の紡ぎ方 ー注視点と構
- 二战后日本动漫发展史
- 小说作品鉴赏与分析的理论及实践
- 西方高等教育的发生、发展与挑战:以剑桥大学为
- 人工智能时代究竟哪些外语教师不会被取代?
- 英国传统中的书籍文化与普通读者的兴起
- How the Far-Right Constructs its Discourses
- The Environment of Caribbean Area
- The Essence of Caribbean Diplomacy
- 叙事隐喻与隐喻意象——约翰•济慈十四行诗刍探
- 翻译技术给翻译课堂中翻译品质评估带来的挑战:
- The Limits of Practical Ethics in The Histor
- Multi-Modal and Material Versions of Laurenc
- 形式语义学可以为汉语研究做点什么?
- 从细读到远观:数智时代的人文研究
- A History of the Caribbean Languages and Dia
- 走向“少数文学”——“卡夫卡热”之缘由探析
- 美丽的邂逅——八卷本《简·奥斯汀全集》翻译感
时间:2023年11月8日14:30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802333300)
主讲内容:
古往今来的日本文学乃至日本文化,几乎都是在一种对于瞬间以及细微之处的极致感受之上而形成的。这种源于人主观认知的“临场感”和“体验性”,同文字语言相结合,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日本文学的细节之美。上个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开始探讨人的主观因素以及语言使用之间的关联,为广大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点。那么,在接下来的演讲报告中,潘钧教授将同在座各位共同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语言与认知、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理论基础、基本理论、事态的把握、开展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必要性等方面展开说明,以崭新的思路开启对于日语、日本文化的新理解和新认知。
主讲人简介:
潘钧,北京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日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10月生于上海,1987年考入北京大学日语专业,1998年获得日语语言学方向博士学位。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高等日语教育》主编。曾任汉日对比语言学研究(协作)会会长。著有《日本辞书研究》、《日本汉字的确立及其历史演变》、《日语词汇文字论稿》等学术专著。主编《现代日语语言学丛书》、《现代日语语言学前沿》,合编《日语语言学》、《日语知识百题》、《日语概论》、《认知语言学入门》。合编著《日本古代文言文选》。译著有《日语概说》、《写给大家的日语史》、《写给日语教师的认知语言学》、《日语口语词典》、《认知语言学》等。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