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的翻译与效果
- 语法构式之间的同化与异化
- TRADITIONS, DECOLONISATION, INNOVATION: WHOS
- 人的“拟动物化”与身体“伤痕”——大江健三郎
-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物——从黄梅新作《奥斯丁
- 童书改编《林中的孩子们》:启蒙教育、感伤主义
- 彼得·隆奎维尔《英国隐士》:通俗版本及文本变
- 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地方特色翻译学科高质量发展
- 主体理论的话语模式及其阶级根源
- 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与方法选择
- 与机器共读写:朝向一种后人类的文学生活
- 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挑战、机遇与方法
- Is ‘World Literature’ Dead? Politics and P
- 书写摄影,或关于摄影理论的断想——围绕罗兰·
- 翻译造成的理解错位——以“Lyric”为中心
- 《傲慢与偏见》两百年的回顾
- 人工智能时代下翻译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非洲历史文化再认识
- 三力主义和文学研究的基础——以《黑暗的心》为
- The Journey to “It Can’t Happen Here”: A
时间:2024年5月29日9:00
地点:仓前校区恕园19-205
主讲内容:
欧洲殖民历史造就了加勒比地区多元民族与种族混杂的社会现实,也就此形成了加勒比地区多元文化杂糅的克里奥尔文化面貌。然而,这一杂糅文化面貌特性却被整齐划一的后殖民理论体系所淹没。脱离具体历史文化语境,一味强调民族、种族矛盾,一味凸显殖民与反殖民意识的对立性,使得加勒比文学被纳入为反抗而反抗的后殖民批评话语框架,而加勒比克里奥尔文化的杂糅性特征以及存在于加勒比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的文学文化互动关系也因此被忽略。本讲座以加勒比 “简•爱”的塑形为切入点,通过探究“简•爱”这一经典女性人物形象所产生的普适的女性意识与女性精神价值在加勒比女性作家作品中的衍变,探寻加勒比女性文学与西方女性文学在内容与形式中存在的女性文学纽带关系,分析加勒比女性身份叙事策略,挖掘加勒比女性文本背后交织的社会文化元素,展现加勒比克里奥尔文化的杂糅特质。
主讲人简介:
张雪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加勒比文学与女性文学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社科研究项目,在《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妇女研究论丛》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