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 ‘World Literature’ Dead? Politics and P
- 书写摄影,或关于摄影理论的断想——围绕罗兰·
- 翻译造成的理解错位——以“Lyric”为中心
- 《傲慢与偏见》两百年的回顾
- 人工智能时代下翻译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非洲历史文化再认识
- 三力主义和文学研究的基础——以《黑暗的心》为
- The Journey to “It Can’t Happen Here”: A
- 摄影的未来向度——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镜像知识
- 钟表与宫廷:本雅明论悲悼剧情节的阴谋化
-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与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市
- 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 通过训民正音序文看韩国语的发展变化
- 从语言定义看翻译意义
- 钱锺书“化境说”研究的余味年华
- 认知语料库语言学
- Controvers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Bilin
- African Languages in the 21st Century: Conte
- 何谓情动?
- 涉外国际礼仪与外语人才成长
时间:2024年4月11日14:00
地点:仓前校区恕园19-205
主讲内容:
摄影,一种年轻的艺术样式,在其诞生后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已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其实,在摄影的史前时期,即在摄影成为艺术之前很久,与摄影相关的思想/实践活动,即在广义上的视觉/光学理论和在狭义上的暗箱/透视理论,早就为现代摄影艺术的产生做了充分的准备。这就是何以摄影一旦诞生,一些伟大的思想家便立即意识到其将产生的深远意义,并率先以摄影活动作为例证来说明和阐发自己的思想。不过,作为一种奇特的技艺,摄影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内在矛盾(始终纠结在自然与技术、时间与空间、绘画与书写之间)和无法摆脱的历史命运(消逝与死亡)。也正因为如此,现代理论家们纷纷展开了关于摄影的思考,其中,尤以罗兰·巴尔特的相关论述,或者说,摄影文本,最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
主讲人简介:
耿幼壮,美国俄亥俄大学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特聘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终身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与比较文学、艺术史与艺术哲学、跨学科研究与文化研究。主要学术著作:《理论之外:特里·伊格尔顿“非文学理论”著述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翻译的诗学》(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Between East and West/Word and Image(Baylor University Press, 2016)、《敞开的视界:跨学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倾听: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感知范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圣痕:基督教与西方艺术》(台湾中原大学/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9)、《破碎的痕迹——重读西方艺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