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竞技博彩 师生参加第七届国际批判性遗产研究协会双年
- 第五届“跨艺术/跨媒介研究国际研讨会”顺利召
- 金龙军老师在2024年浙江省数字赋能外语教学交流
- 英美文学研究所举办学术沙龙
- 林巍教授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
- 陈茂林教授应邀参加“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五
- 杭州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杭州文化国际传播与话
- 跨艺术诗学研讨会暨《语词博物馆》座谈会纪实
- 关于公布杭州文化国际传播与话语策略研究中心20
- 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子满教授应邀来电子竞技博彩 讲学
-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院长高永伟教授讲述外语专业学
- 社交媒体上新闻报道的读者介入话语分析 ——以
- 四川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董洪川教授应邀讲学
- 匈牙利科学院Peter Hajdu教授谈“比较困境中的
- 英美文学研究所举办“詹姆斯论屠格涅夫与现代小
- 电子竞技博彩 举办风从东方来:西方艺术中的“中国风”论
2024年5月10-12日,第五届“跨艺术/跨媒介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伦敦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UK-China Humanities Alliance)主办,英国雷丁大学和伦敦大学伯克贝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联合承办,会议的主题是“跨媒介身体:中国艺术及其他”(The Intermedial Body: Chinese Arts and Beyond),聚焦于中国艺术及其他艺术中构成跨媒介性的身体要素,并探讨不同媒介的组合及其轨迹如何影响人体。身体具有艺术生产者和艺术主体的双重身份,是研究跨媒介性的独特场域。本次研讨会将研究者和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艺术创作中“跨媒介身体”的存在,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身体的跨媒介性”进行创造性和跨文化的表达。
此次研讨会共有来自中国、英国和西班牙的10位特邀发言人。清华大学颜海平教授线上做了题为“《我的梦》:中国当代表演艺术的跨媒介转向”(My Dream: The Intermedial Tur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erforming Arts)的主旨演讲。颜海平教授对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音乐舞蹈诗《我的梦》这一艺术实践进行分析,考察了该表演作品如何通过对熟悉的中国形象的重塑,跨越意义生产中根深蒂固的媒介划分以及人文科学中的分类范畴,为重新利用文化传统奠定基础,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美学,这种美学有能力构想出差异化的人性,超越了人们熟悉的现代及欧洲人文主义词汇,以及任何既定的对于“人”的定义。
在“艺术性身体”(The Artistic Body)专题研讨中,电子竞技博彩 欧荣教授线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超媒介身体要素”(Transmedial Physical Aspect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ics)的报告。欧荣教授分析了中西诗学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指出与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盛行于西方诗学的模仿和再现美学相比,以传神、气韵生动和神韵等概念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学常被认为更具精神性和超验性。但是通过重新审视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演变,欧荣教授揭示了中国美学的身体性维度,并提出中国诗学的精神理想根植于人体的物质性和创造性,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兼具跨媒介性与超媒介性;一些身体性概念,如骨、气、脉、筋、味等,在中国古典跨艺术诗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
中国传媒大学金海娜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外国经典配音电影在中国的具身表演”(Embodied Performance of Classic Dubbed Foreign Films in China)。金教授以档案资料、外国配音电影和配音演员的口述史为基础,分析了这些电影中的配音表演。金教授指出配音演员在为外国电影配音的过程中,为了模仿原版电影的语气、节奏、韵律和情感,创造了一种新的汉语变体——配音语(Dubbese),这种配音语对现代汉语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在“电影身体”(The Cinematic Body)专题研讨中,雷丁大学Lúcia Nagib教授发表题为“一次性身体:中国电影中的为艺术而死”(The Disposable Body: Dying for Art in Chinese Cinema)的报告。Nagib教授以李凝导演的《胶带》、王小帅导演的《极度寒冷》、娄烨导演的《苏州河》以及胡波导演的《大象席地而坐》等四部电影为例,根据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分析了这些电影制作人以一种激进的跨媒介方式维护其艺术完整性的伦理冲动。
来自雷丁大学Mark Player博士作了题为“游览《世界》:(跨)媒介的空间和身体”(Navigating The World: (Inter)Medial Spaces and the Body)的发言。Mark Player基于 Hye Jean Chung(2017)提出的“媒体异托邦 ”(media heterotopias)和“虚拟世界主义者”(virtual cosmopolitans)的概念,以贾樟柯的《世界》为例,探讨了电影中的人物和公园游客的身体如何穿梭、互动并实现对电影中异托邦空间的建构。通过对《世界》这部电影进行分析,Mark Player指出艺术和传播媒体在创造空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些空间中,真实的、人造的和想象的东西都汇聚在人的形体上。
雷丁大学Hsin Hsieh博士作了题为“《明日不可待》:中华未来主义世界中的跨媒介的身体”(Tomorrow Cannot Be Waited: Intermedial Bodies in a Sinofuturistic World)的发言。Hsin Hsieh以陆明龙(Lawrence Lek)所提出的“中华未来主义”(Sinofuturism)为引,指出虽然中华未来主义并不构成一场实际的运动,但它描绘了中国圈对自身技术发展的社会反应。进而,Hsin Hsieh以Howie Lee和Teom Chen所表演的《明日不可待》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了《明日不可待》中跨媒介身体的创作过程及其中华未来主义想象。
在“艺术家发言”(Artist’s Talk)环节中,华东师范大学荣休教授、国际性剧作家费春放教授发表了题为“在中国舞台上表现《海达·高布乐》”(Embodying Hedda Gabler for Chinese Stage)的谈话。费春放教授主要围绕其与孙惠柱导演根据易卜生的《海达·高布乐》改编的《心比天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费春放教授比较分析了易卜生具有心理现实主义特点的原剧与越剧改编作品之间的差异,因为越剧本质上是一种非现实主义的戏剧媒介。进而,费春放教授更加深入探讨了中国艺术家如何从多个层面利用身体表演技巧来表达复杂的主题。
在“中国艺术以外的跨媒介身体”(The Intermedial Body Beyond Chinese Art)专题研讨中,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的Albert Elduque、雷丁大学的John Gibbs教授以及剧作家Lucy Tyler以“重演默片序幕:跨媒介性的体现”(Re-enacting Silent Movie Prologues: Embodying Intermediality)为题进行了探讨。三位学者首先对两部默片序幕的重演视频进行了放映,然后从历史、跨媒介和教学角度对默片序幕进行了讨论。
会后,欧荣教授与Nagib教授就杭州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硕士点和里德大学戏剧影视学科点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