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艺术诗学研讨会暨《语词博物馆》座谈会纪实
2023年4月29日,由杭州师范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杭州市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杭州文化国际传播及话语策略研究中心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协办的“跨艺术诗学研讨会暨《语词博物馆》出版座谈会”于线上线下成功召开。《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是杭州师范大学欧荣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批准号14WW001)的结项成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语词博物馆》的核心观点是: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其他艺术密不可分。口传文学阶段,诗歌多是诗乐舞剧的综合艺术;即使在印刷时代,诗歌也一直在努力突破印刷文字的规约性、工具性、概念性和透明性;电子时代,借助新媒介/新媒体的发展,诗人得以再次突出语言媒介的物质性和实体性,运用“激进的技巧”,诗歌从单纯的文字符号变化为媒体作品,回到诗画乐舞的融合状态。可以说诗歌的本质是跨艺术的,诗学的本质也是跨艺术的。从跨艺术批评的视角进行诗歌研究,就是回到“博物馆”的本意,回到诗歌的原生状态一一诗乐舞合体,诗画交融,就像现代博物馆通过声色光影达到多模态、多媒介的传播效果。
图片1
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殷企平全程主持,议程包括开幕式、特邀嘉宾发言、作者致谢和闭幕式。开幕式上,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陈礼珍教授、电子竞技博彩 院长周敏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张冰研究员先后致辞。
图片2
殷企平:各位线上和线下的嘉宾,还有各位老师朋友们,欢迎大家参加我们这次跨艺术诗学研讨会及《语词博物馆》出版座谈会,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拨冗莅临指导。今天的会议是由杭州师范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杭州市哲社基地杭州文化国际传播与话语策略研究中心主办,国际教育学院协办。下面有请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钱江学院院长陈礼珍教授致辞。
图片3
陈礼珍:各位线上和现场的嘉宾,大家好!《语词博物馆》这本书是欧荣教授团队多年深入研究,同时也是在诸位专家和朋友们的支持下完成的。所以,我今天向各位表示感谢,同时也借此机会希望各位专家和朋友们对这本著作及其团队成员给予更多的支持。
《语词博物馆》是欧荣教授团队近年来围绕国际跨界研究、自身研究兴趣和研究课题以及一些交流活动所产生的一本汇集多年来的心得、付出很多心血的著作。欧老师的这个课题2014年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跨艺术诗学研究,我们的电子竞技博彩 比较文学学科近年来也在诸位专家的支持下发展比较迅速。同时,我们也一直希望在比较文学与跨艺术批评方面有一本自己的代表作,那么我认为,这本书可以是向诸位进行汇报的一个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欧老师及其团队,以及我们电子竞技博彩 的很多老师近年来从事的研究都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背景,比如2018年国际跨媒介研究学会第四届年会暨首届跨艺术跨媒介国际研讨会就在我校召开,有来自瑞典、挪威、英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70多位学者参会。在2020—2022三年疫情期间,我们电子竞技博彩 以及欧荣院长所在的团队也一直没有停止探索和合作,连续举办了三届跨艺术跨媒介研究国际研讨会,以推进我们的课题研究;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一届都有来自国内外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我校的跨艺术跨媒介研究一直受到国际跨媒介研究学会的大力支持,2018-2021年时任国际跨媒介研究学会会长Lars Elleström教授积极参与了前三届会议。2021年12月,国际跨媒介研究学会举行委员会换届大会,欧荣教授就成为9位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也是唯一的亚洲学者委员。新会长Beate Schirrmacher教授应邀参加了我校2022年11月举办的第四届跨艺术跨媒介研究国际研讨会。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跨艺术诗学研讨会,也是祝贺电子竞技博彩 ,祝贺欧荣教授、章燕教授等学者的新作《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顺利出版。我们相信,此次研读会的召开一定会促进外语学科在跨艺术跨媒介研究领域产出更多丰硕的成果。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线上和线下的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谢谢!
殷企平:谢谢礼珍教授。下面有请杭州师范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院长周敏教授致辞。
图片4
周敏: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老师朋友们,在“最美人间四月天”的时节,我们线下的老师相聚在仓前校区、线上的老师们相聚在云端,隆重召开跨艺术诗学研讨会暨《语词博物馆》出版座谈会。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杭州师范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的全体师生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我们电子竞技博彩 现在有英语、日语、朝鲜语和翻译4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和日语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外,还有翻译硕士点,包括英语笔译、日语笔译和朝鲜语口译。今年,我们准备申报博士点,翻译硕士也要迎接专业评估,希望得到专家们的支持。我们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今年再一次获批浙江省一流A类学科,且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们外语学科获评B+;这些年,我们在软科的排名基本上保持在前5%-10%。
我们学院的老师们都非常努力,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在殷老师和欧老师这么多年的带领下,科研成果也比较丰富。近五年在研国家社科项目有35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2项、重点项目4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项,其中二等奖2项;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3项,包括欧老师2019年获得的一等奖;出版专著、译著等近百部,在SSCI、A& HCI、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270多篇。学院的发展得到了今天各位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学院班子和所有的老师同学们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学院的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欧荣教授团队和杭师大外院应该说是中国跨艺术跨媒介研究的发起人和策源地之一。从2018年到2022年举办的历届跨艺术跨媒介国际研讨会和研修班,欧老师都是组织者和重要的主旨发言人。《语词博物馆》的出版是学院10年来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在此,我代表我个人,也代表学院班子和老师向欧老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今天出席会议的都是跨艺术诗学领域方面的专家和权威,相信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我们一定能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学术交流的硕果,推动我国跨艺术诗学研究更上一层楼。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也恳请各位专家和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心杭师大外语学院的发展。欢迎今天没有能够来到现场的老师们在方便的时候到学校来,为我们指导、传经送宝。谢谢大家。
殷企平:感谢周院长的发言,a very gracious speech。下面有请北大出版社外语部主任张冰研究员致辞。
图片5
张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杭州师范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杭州文化国际传播及话语策略研究中心主办的“跨艺术诗学研讨会暨《语词博物馆》出版座谈会”。首先祝贺欧荣教授的最新著作《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一书顺利出版。作为本书的出版者,我特别要感谢欧荣教授等本书的作者!感谢他们对我们编辑出版工作的宝贵信任、支持和帮助!
欧荣教授是北大社的老朋友了,2018年5月, 欧荣教授在我社出版了《恶之花——欧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并获得了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感谢欧荣教授的信任,再次在我社出版了她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作为知识生产的载体,学科之间的边界日渐模糊,学科发展呈现出不断交叉、融合、渗透的趋势,开展跨学科研究不仅符合知识生产的内在逻辑,也是新时代重要的学术研究范式和发展特征。在此背景下,欧荣教授主持的“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项目,从跨艺术批评的视角进行诗歌研究,浸渗于诗歌本原的诗画交融之中,以期探索诗乐舞合体艺术,打通文学与艺术的学科界限,融通中外,在系统爬梳欧美跨艺术诗学理论的同时,观照中国跨艺术诗学,兼及中外批评实践个案阐释,其旁征博引,深刻入理,精辟透彻,从其关于莎士比亚的叙事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艺格符换实验”等等问题的剖析中,可见一斑。总之,该成果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探索,对于我国的外国文学、文艺学、语文学、艺术史、媒介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与教学,推动人文研究走向多元,开放和跨学科整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欧荣教授曾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瑞典林奈大学访学,长期从事英美文学、跨艺术跨媒介研究。2014年她以“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为题获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立项资助,至今已近十年,“十年磨一剑”,欧荣教授的执着、认真和严谨治学令人钦佩!您和本书其他作者以及我的同事、本书的责任编辑李颖为本书的出版,直至今天研讨会和座谈会的召开,所做的大量具体繁杂的工作,始终的负责精神和热情努力是本书出版质量的保证。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一家具有悠久学术出版传统和优质的教育教材出版资源的大学出版机构,其前身是190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和编书处。北大出版社以繁荣学术、传承文化、传播知识、服务社会为己任,力争为知识的传承和积累,为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北大版学术著作、优秀典籍和精品教育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学术教育品牌。我们相信,《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的出版发行,必将延续北大社对学术文化的传承和积累,深刻展示中外文学研究实绩,充分发挥文学以及整个人文学科在人类社会进歩中的价値引領作用。
最后,我提请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向《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的出版表示祝贺,向欧荣教授和她带领的作者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殷企平:谢谢张冰研究员热情洋溢的致辞。我们下面进入线上特邀嘉宾的发言环节,有请湘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胡强教授。
图片6
胡强:各位线上线下尊敬的师长前辈老师,祝大家节日快乐,也向各位老师请安问好。非常高兴能参加《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新书发布会和学术研讨会。
我简单汇报一下我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一,《语词博物馆》这本书体现了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研究的特质,而“学科”一词是近现代的一个关键。在知识学的发展谱系中,学科愈分愈细,一方面这是知识发展的必然,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充满着遗憾。这本书在诗学概念的框架之下,以跨艺术为中心,体现作者团队以及全书的内容在理念上对知识、审美、情感的一种回溯的冲动,一种重访“艺术、文学何以经典化”的努力。第二,“语词”作为一个关键词,承载了文学、艺术、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是考据历史进程和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切口;这本书在时间维度上追本溯源,在空间层面上中西比较,切口很小很细,但是纵深很大很深,以“语词”为焦点,探寻跨艺术经典化和观念史共生的过程,以诗学视角重新阐释了知识格局和文化生产的社会与历史意义。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有助于传统的、静态的艺术研究走向一种更具思想流动性的文化与批评实践。谢谢各位老师。
殷企平:谢谢胡强教授的评点。下面有请浙江工商大学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蒋承勇教授。承勇教授因为同时有一个重要的会议时间冲突,所以委托我来读一下他的发言。
图片7
蒋承勇:(代读)欧荣教授的《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是国内第一本从跨艺术角度对欧美诗歌与其他艺术门类展开研究的著作。该著作既有对欧美跨艺术研究历史的系统梳理,又有对诗歌创作与其他艺术门类之关系的具体研究,还有中国与欧美关于诗歌跨艺术研究的比较分析;既有诗歌作品与其他门类艺术作品的具体分析,也有诗学理论的概括与提炼。该著作选题新颖,视野开阔,是我国外国文学学科领域跨学科研究的优秀成果。我对欧荣教授这一重要成果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浙江工商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蒋承勇
殷企平:谢谢承勇教授。下面有请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的刘建军教授。
图片8
刘建军:我今天主要讲三句话。首先,热烈祝贺欧荣教授新书的出版。我和欧荣教授是多年的老朋友,她在这个领域十分努力,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这本书代表了她的一个新的高度,我向她表示祝贺。
第二,这本书的出版意义较大,其意义就在于适应了文学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一个重要的特点和现象就是各种学科、各种事物,包括人的主体和客体之间越来越模糊,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使得我们似乎又重新走向了文史哲浑然一体、各个学科浑然一体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那种学科门类分工明确的研究方式必然会受到挑战。这段时间也不乏有很多学人提出要进行跨学科研究,但是我还是想说,呼吁跨学科、跨媒介的很多,但是真正有效的成功实践还不是很多。那么,《语词博物馆》这本著作的出版给我们在具体“如何跨”“怎么跨”方面树立了一个榜样,它预示着我们今后的研究可能会走向一个新的融合、新的发展阶段,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出版的意义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我觉得这本书还有方法论的意义。跨学科跨媒介研究总是要有一个抓手。我从这本书中看到,欧荣教授首先从核心概念入手,从概念的辨析中来进行跨媒介跨学科之间的融合,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迪:任何基础研究的要害首先是概念创新或者概念的重新阐释,如果没有对概念的重新阐释,可能就不会有真正的创新,特别是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因为只有不断的进行概念的创新,才能抓住“牛鼻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书确实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欧荣对“艺格符换”的解释,包括里面还有其他作者对一些概念的阐释,我觉得都给人耳目新的感觉,所以我向她们表示祝贺。
最后,希望欧荣教授和她的团队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谢谢大家!
殷企平:谢谢建军教授热情洋溢的发言。建军教授肯定了这本书是代表我们学术界的一个新趋势,肯定了著作的跨学科意义、方法论意义,再次感谢建军教授。下面有请华中师范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院长罗良功教授发言。
图片9
罗良功:非常高兴和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分享欧荣教授团队的大作出版的喜悦,同时我也借这个机会向欧荣教授及其团队表述祝贺!我觉得这本著作的出版不仅仅是欧荣教授团队学术成果的展现,也是杭州师大在学科建设,特别是特色化学术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新成果。在此,我谨向杭州师大、向殷老师、向周敏院长表示祝贺!
我觉得这部专著非常有价值,而且是有巨大的创新意义。跨学科诗学或者说跨艺术诗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当代语境之下的跨艺术诗学又有其独特而又无法回避的一种现实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当前生活在一个以新技术、多媒体、多模态的艺术和生活现实,生活在人工智能日渐凸显的环境,而这一现实和环境使得人类表现形式更趋于丰富和多维,更趋于多维融合。这使得包括诗歌在内的艺术很难以单一的维度或者以单一的形式来呈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欧荣教授的这个著作切入了一个非常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深厚传统性的一个学术问题,我姑且把它称为“艺术间性”——就是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一种融合、协作的关系。在我看来,这本专著直指人类在新的时代,特别是在以人工智能新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存环境、生活现实中,人类如何不断地与时俱进、进行创新性自我表达的意义和功能探索。
我觉得这个专著的主要成就有两点。第一,这部专著对欧美跨艺术实践与理论进行了具有创新性的历史梳理和多维度的深度探讨。这部著作不仅仅对欧美的跨艺术诗学进行理论爬梳,而且就诗歌与音乐、诗歌与绘画、诗歌与图像等不同艺术门类以及诗歌与新媒体的协作与融通进行了非常深度且具有创新性的梳理,也以中国传统的跨艺术诗学为参照,对欧美跨艺术诗学实践和理论探讨的世界性和区域性进行了审视,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第二,它提供了一个理论梳理与批评实践相结合的总体框架。我认为,这个框架建构了一个在新时代进行诗歌批评的方法体系;而其中的批评实践不仅只是对具体的创作案例进行分析,而是展现一种新的批评方法、新的批评范式。所以,我觉得著作为国际诗歌批评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也为诗歌观念乃至于艺术观念的更新与拓展提供了可能;为当前诗歌创作、诗歌出版、诗歌在新技术环境下的呈现方式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法。这正是这部专著的卓尔不同的价值所在,值得从事诗歌研究和文学文化研究的学者以及诗歌艺术创作实践者认真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案头之书。
再一次祝贺欧荣教授团队!
殷企平:谢谢良功教授,他高度肯定了《语词博物馆》这本书的意义。他主要谈了两个建树:一个是创新性的历史梳理、多维度的审视,还有就是理论梳理和批评实践的非常好的结合,再次感谢良功教授。下面有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云山学者”聂珍钊教授发言。
图片10
聂珍钊: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邀请我出席跨艺术诗学研讨会,热烈祝贺新书《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的出版。
在这个科学加速入驻人文学科并促进人文研究发展的时代,《语词博物馆》一书的出版可以说是人文研究科学转向的引领之作,是人文跨学科研究学术创新的一个标志性成果,无论是学术价值、现实价值、方法论价值都表现出重大的意义和鲜明的特色。我觉得它有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第一,它体现诗歌和诗学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立场。作者自始至终始终坚持一种观点,认为诗歌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其他艺术密不可分,强调诗歌的本质是跨艺术的艺术,诗学的本质也是跨艺术的理论,这个观点非常的重要;著作不仅介绍诗歌和诗学的本质特征,而且也提出了当代诗歌诗学研究如何深入发展的跨学科路径。的确如此,诗歌的形式本身就是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项目融合的结果,诗歌是形式,语言、文字、音乐是工具,人类借助多种艺术工具创造了诗歌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诗歌遗产,而且也为文学艺术的创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范例。除此之外,《语词博物馆》追根溯源,根据历史发展和艺术演变的辩证逻辑,论证了诗歌理论发展的轨迹,既对不同时期的诗学理论进行了全面梳理、分类考察,理清了诗歌理论的发展线索,也总结了不同时期诗歌理论的基本特点、主要观点、承接关系、学术价值。《语词博物馆》的跨学科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从历史上认识诗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可以让我们以当今的立场对现代诗歌和诗学进行反思,从新的角度理解在反叛传统基础上建立的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直到现在新时代的现实主义转变的跨艺术诗学。
第二,这部著作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研究诗歌及诗学理论。《语词博物馆》之所以能够在诗歌诗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的突破和成功,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著作的第二章,作者在研究诗歌诗学理论的时候,不仅将诗歌同绘画、图像、音乐融会贯通,探寻它们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而且将诗歌同新媒体、多媒体结合在一起,探讨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诗歌理论的革命性转变。显然,这部著作的一大特色或者说引领性和革命性的特点就是它的跨学科方法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结合在一起,正是这个特点突出了这部著作的前沿性和引领性的学术价值。作者在著作中也指出,在口传时代,诗歌是诗乐舞剧的综合艺术;即使在印刷时代,诗歌也一直在努力突破印刷文字的规约性、工具性、概念性和透明性;电子时代,介入的新媒体、多媒体的发展使人得以再一次突出语言媒介的物质性和实体性,运用激进的技巧,诗歌从单纯的文字符号变化为媒体作品,回到诗画乐舞的融合状态。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ChatGPT的出现,尤其是人工智能诗歌创作,已经或者即将改变诗歌创作的传统,诗歌理论必然发生重大的改变,否则我们就会因为不能适应当前的诗歌现实而让这个理论成为死亡的理论。因此,作者的诗歌诗学研究不仅是对现有诗歌理论的归纳总结,而且是用前瞻眼光从科学视角对诗、诗歌、诗学进行的前沿探索,它将推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研究的革命,也是诗歌和诗歌理论危机的一种预言。
第三个特点是坚持用诗歌视角、中国观点,全面辩证地研究诗歌诗学著作,充分体现出学术融通和文明互鉴的特点。《语词博物馆》在对诗歌诗学的讨论中能够做到以中国诗歌诗学为对照,将中外诗歌理论融汇贯通、系统梳理,努力探讨建构诗歌诗学理论共同体的诗学之路。作者系统地梳理了古今文论家,如陆机、钟嵘、刘勰、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钱锺书等人的诗学观点,比较中外跨艺术诗学的异同,探索中外跨艺术诗学的互识与互补,认识中外诗歌诗学的相通之处。在具体研究中,作者归纳总结的观点和问题,如王国维的境界说、宗白华的意境说等等,问题鲜明、论述深刻、分析细致,许多观点难能可贵,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这部著作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爬梳,下篇为批评实践。先对中外诗歌的理论细致梳理,用诗人和诗歌进行论证,做到言之成理、论之有据。这部著作坚持论证以诗歌为基础,诗论同诗人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突出跨艺术研究的主要特色,方法科学、论述精辟,值得赞赏。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部著作的研究团队在欧荣和章燕教授的带领下为我国诗歌诗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欧荣教授在文学理论,尤其是在跨艺术诗学理论方面研究多年,有深厚的理论积淀,是我国年轻一代学者中的佼佼者;章燕教授长期从事诗歌翻译及诗歌诗学的研究,
是我国这一研究领域著名的专家;郭景华教授诗学理论的基础深厚,在跨学科研究领域见解独特;张远帆老师我不太熟悉,但我相信肯定是一位优秀的年轻学者。她们把长期的研究全都贯穿在这部著作当中,因此这部著作显示出浓厚的学术色彩和理论气势。
总之,《语词博物馆》既是一部观点新颖、学术厚重的学术著作,也是诗歌诗学研究领域近些年来出版的一部标志性成果。再次对《语词博物馆》的出版表示祝贺,对欧荣所带领的学术团队及其取得的学成果表示祝贺,也祝贺杭州师范大学又一次取得一项标志性成果。
殷企平:谢谢聂老师的发言,感谢他对杭师大外语学科的肯定和鼓励。聂老师点出了《语词博物馆》中的三大特点,我就不一一赘述。聂老师近几年来所从事的研究都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文学研究诗学研究当中在经历一个科学转向,就像刚才他强调的用科学思想来进行跨艺术研究,再次感谢聂老师。下面有请山东财经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的周洁教授。
图片11
周洁:各位师友好,很荣幸能够参加这个研讨会,聆听各位师长的真知灼见。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个人体会,我发言的题目是“为诗学研究插上跨艺术跨文化的翅膀”。我认为这本书有四大特点:第一,理论概念和历史脉络清晰,第二,“艺术间性”分析透彻,第三,中西跨艺术诗学比较的视角独特,最后,批评实践作品的选择非常经典。
我以“艺格符换”这个理论概念为例,我们国内已经有很多不同的艺格符换诗的翻译,我在做达菲诗歌文体研究的时候,找到了欧荣老师2013年发表涉及“艺格符换”的论文并读了相关文献,觉得这个词非常的适合,我就用到了我的访谈录里提到的“film poem”以及达菲一些基于绘画的诗歌等。后来我读到了欧荣老师的《“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里面有专章讲“出位之思”和“艺格符换”,对我的研究非常有指导意义。在《语词博物馆》这本新书中,作者从术语翻译批评的角度说明艺格符换诗学关注不同艺术媒介之间的互动和不同艺术文本之间的互动性,用于更广泛的跨艺术和跨学科研究中,作者认为艺格符换诗组成由语言建构的语词博物馆,揭示其奥秘就是跨艺术诗学研究的目标。那么这本书就给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有关历史脉络,刚才各位专家都提到了。我认为这本书充分说明了作者在跨艺术跨媒介研究方面的实力和丰富经验,也说明中国的欧美跨艺术研究是与世界同步发展的。在绪论的理论爬梳里,我们看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欧美跨艺术诗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非常清晰。
刚才罗老师说的“艺术间性”的分析主要是在书的第二章,分成四个小节,勾勒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当代欧美跨艺术诗学的图景,非常透彻地分析诗歌与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比如诗歌与绘画、语图关系、诗歌与音乐、诗歌与新媒体等。
第三个方面,我认为中西跨艺术诗学比较视角非常独特。在绪论的开篇,我们看到老子和孔子的一些引语,然后第一章也是有中国视角。另外,最突出的就是第三章开始就有中西的一个对比,提到“诗如画”“诗如乐”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文论,中国古代文人较整合的艺术观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艺术门类间的竞争意识是不同的。
最后一点,就是本书批评实践的作品选择非常的经典、有代表性。在理论爬梳部分,
我们看到部分典型的跨艺术作品的分析,批评实践部分的作品选择对应了前边的理论爬梳部分,选取的作品都出自经典的作家,涵盖了理论部分所提及的诗歌与绘画、诗歌与音乐、与建筑、歌曲、舞蹈等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关系。
总之,我认为《语词博物馆》清晰梳理欧美跨艺术诗学理论概念和历史,严格透彻地综述诗歌与绘画、音乐、歌舞、科技等之间的关系。通过中国视角和比较视域以及经典作品的分析,为欧美诗学研究者插上了跨艺术跨文化的翅膀,是中英诗歌及跨艺术诗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再次祝贺欧荣教授团队,谢谢大家。
图片12
曹莉:大家早上好,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此次新书发布会。首先,我想祝贺欧荣教授、章燕教授等同行学友取得这样一个醒目的成就, 令人欣喜和钦佩!
欧荣教授团队的这项成果具有鲜明的跨学科跨门类特点。在当下探讨和开拓新文科、新外文的背景下, 这项成果的领先地位和前沿特征不言自明, 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和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所谓“新”,我认为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立意新、方法新、观念新、视野新、成果新。前面的几位专家总结得非常全面。比如罗良功教授总结的“艺术间性”,国际性与区域性相结合,刘建军教授提到的研究方法等,都是本书的显著特点。
我觉得这本著作的出版不仅仅是一项学术成果的问世, 也是一次学术旅行,思想旅行和国际旅行的结晶。 欧荣教授、章燕教授曾在英国剑桥相知相遇, 欧荣教授为此项研究曾专赴北欧研究考察, 这其中收获和凝结的思想和学术,具有跨文化、跨文明、跨区域、跨学科的内涵和意义。
另外一个感受就是这本书的标题起得特别好。不管艺术门类是多么多元和不同,艺术表达方式之间具有同质性和差异性,人类交流和思想表达的一个最基本的媒介是语言。文学研究也是语词的研究,对语词的强调怎么都不过分。欧荣和章燕教授用“语词”作为书名的中心词, 突出了诗歌创作和诗学构建的一个最根本的要素。 更为精彩的是,书名中的“博物馆”三个字,用得特别贴切, 充满了想象力,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一个特殊的由语词和其他艺术表意符号相融合的诗学空间。副标题“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点明该书实际上是一个诗学研究, 虽然写的是“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但实际上该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欧美,也有中国,体现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中国与西方、中国与世界的学术关切。
总之, 无论是这本书的标题,还是其形式与内容,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我们结合当下的一些比较时兴的discourse,就会发现这实际上也是一次话语体系,学术、学科体系的创新。该书作者团队通过该项研究,为我国的诗歌创作、诗歌阅读、诗歌评论以及诗学研究注入了新的视角和活力。今后我们阅读诗歌,不妨更加自觉地把诗歌和其他艺术表意形式进行有机联系和比照,从中发现新的美学意义和思想价值。
再次祝贺!
殷企平:谢谢曹莉教授。曹老师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高,她也回应了良功教授关于艺术间性的评价,发言让我感到非常受益。
前面所有嘉宾的发言展现了他们的学识和思想,不仅是对这一部书的评价或者说对欧荣、章燕老师还有其他团队成员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其实我们进行了一次学术交流,这些学术观点背后都有很多让人回味的思想。
下面我们进入线下嘉宾交流环节,有请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发言。
图片13
(第一排左起:谭琼琳、郝田虎、李庆本、沈松勤、赵宪章、吴笛、章燕、殷企平、欧荣
第二排左起第4-6位:郭景华、许庆红、徐凌芸)
郝田虎:非常感谢欧荣教授的邀请,有机会在这里见到各位老师,各位前辈,非常开心。欧老师和章老师团队的著作有50多万字,我拜读了部分章节,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这是非常有特色、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
刚才线上的诸位老师都做了相当到位相当全面的总结,我都同意。我的确觉得这本书在理论爬梳——实际上是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两个方面,就像周洁老师说的,是一对翅膀。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跨艺术跨文化研究的一对翅膀,特色非常鲜明。它是以诗学、以诗歌批评为核心的跨艺术诗学论著,范围非常之广。从批评实践来看,的确是以英美为主,但是也兼及从荷马直到21世纪的一些影像资料。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中西跨文化比较。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我完整地拜读了第三章,特别是其中提出了赋和艺格符换的比较研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这一章是欧老师执笔的,她特别指出,“艺术赋的跨艺术书写蔚为大观,比如说《历代赋汇》里面有音乐赋六卷161篇,书画赋两卷63篇,赋诗一卷30篇等等”,我觉得这个课题很重要,对于我们做外文学科的学者来说,其中包含了中西比较的视角,也可以和中文系的学者取得的成果互相补充,彼此映照。
从跨艺术的角度来说,本书其实侧重了诗歌和绘画,尽管也涉及到了其他的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和影视等等;尤其是批评实践这部分,可以看出来主要侧重点还是在英美诗歌和绘画的领域。
因此我想到有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整整10年前,2013年的时候,北京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法文系的罗芃教授,主编了一个《欧美文学论丛》的专刊,主题就是“文学与艺术”。虽然它并没有对跨艺术诗学进行系统的理论建构,基本上是个案研究,但是其特色非常鲜明:从研究对象的国别来说,除了英美之外,很多文章还涉及德、法、俄、西;从艺术领域来说,对文学和音乐的关注非常之多,还有文学和绘画,文学和电影,因为它不局限于诗歌,还涉及小说和戏剧等体裁。因此我认为,对于今天讨论的新书来说,好像对这个专刊的重视还不够(章燕:本书对此有所引用)。不过,两相比较,《语词博物馆》在理论建构方面是一个新的开拓,尤其是中西跨文化比较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课题,这是非常好的,是重要的学术贡献。但从结构上来说,可以增加结论和索引部分,这样体例上会更加完整。
欧荣:最后编辑说索引排版太麻烦,而且容易出错;另外,成书已经50多万字,加上索引,字数还要增加,所以最后就没有放进去,我也觉得很遗憾。其实对于学术研究来说,索引还是十分重要的。
郝田虎:另外,整本书没有一个结论。前面有几十页的绪论,书后也有参考文献和后记,当然有些章节有余论,但是我感觉如果整本书有一个结论,可能从结构上、体例上来说会更完整一些,这是我的一个小意见。
殷企平:田虎教授开了个好头,不仅有褒奖,也有批评。大家有什么觉得不足的地方,提出来反而是好意,真正是一种关爱,也是对学术的尊重。田虎教授也肯定了《语词博物馆》不仅是做了一个历史爬梳,而且是一种理论的建构,把前面几位的评价又拔高了一层。再次感谢田虎教授。下面有请杭州师范大学弘丰中心的李庆本教授。
李庆本:谢谢殷老师,谢谢欧荣老师,还有在座的各位老师。我觉得《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是一部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极高的研究成果。该书从跨艺术、跨媒介、跨文化、跨学科的角度,对欧美诗学进行了全新的研究,具有独创性、前沿性和深入性等特点。欧荣教授提出的许多新观点,不仅在中国学术界,而且在国际学术界也都是领先的,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比如说,赵宪章老师开创了语图关系这样一个学术思潮,欧老师也是介入很深,那么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成果。
我本人曾经参加过国外的一个学者主持的一本书,题目就是ekphrasis。我最近发现有一本书就是Peter Dayan的《跨艺术美学》(Art as Music, Music as Poetry, Poetry as Art, from Whistler to Stravinsky and Beyond),我的一个硕士研究生据此做毕业论文,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使我阅读了欧荣老师有关跨文化跨艺术诗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我认为即使是置于国际学术界,《语词博物馆》也具有领先价值,书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就是ekphrasis,这是欧荣教授对我们学术界的一大贡献。据我粗浅的了解,对这个词学界有不同的译法,我觉得欧荣教授把它译成“艺格符换”,而且对这个译法进行了清晰的解释,我个人是非常接受这种译法的。另外,这本书将“语词博物馆”作为跨文化艺术美学的主标题,令我想到了福柯的“知识考古学”,非常有冲击力。
而且,这本书提到了跨艺术,也提到了跟跨媒介、跨学科诗学的联系,但三者之间的区别,可能还没有充分的展开。我现在对此也有所思考,我们一般总是笼统地讲跨艺术、跨媒介、跨学科,可能需要对三者做进一步的界定。跨艺术,这是“interart”。前两天我们刚刚开了一个会,我提出,艺术学的跨门类就是跨门、跨类和跨别的研究;而“跨学科”,就是指艺术跟其他学科的关系,这是跨学科研究。还有一种就是不同的艺术之间的这种研究,我把它称为跨类研究。第一种是跨学科,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跨学科研究,比如说艺术跟技术的关系,艺术跟社会学的关系等等。还有一种就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就是“interart”,我们要给它一个非常确切的定位。还有跨别,比方说音乐和舞蹈之间的关系,它是不是一种跨媒介的?又比方说诗歌跟小说的关系,它可能不存在一种跨媒介的问题,我觉得这本书对这些问题都有所涉及,还可以将我们带入学术的新境界,但是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下去。
这本书由上篇的理论和下篇的实践两部分组成,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跨艺术诗学的理论范式,而且也现身说法展示了跨艺术诗学的具体案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视野开阔,论述深入,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学术成果,值得祝贺。
殷企平:感谢庆本教授,您的发言也有冲击力。下面有请我校人文学院资深教授沈松勤发言。
沈松勤:我拜读本书后,尤其是上篇,也觉得很好。我早年读过莱辛的《拉奥孔》和叶维廉的《比较诗学》,还有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比如说叶维廉的中西诗学比较,是以哲学的范畴来比较中西诗学的,这也是跨国度的。比如说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之前在古代文学研究中,“风格”这个词很少提及;他于50年代提出风格论,通过西方的文学理论,把中国古代文学当中的“风格”定下来。《语词博物馆》这本书是跨国度、跨中西的,还有一个方面是跨类,就是刚刚李老师讲到的跨门类或者跨类、跨学科,比如诗歌与绘画,诗歌与其他门类的关系。这些其实也是我们古代文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自从80年代到现在,虽然现在大家都有一种明确的认识,但还是有一部分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坚持文学研究即文本研究。我们曾经参加一个文学遗产编委会,会议讨论的就是坚持古代文学的文本研究,还是跳出文本,跨门类、跨学科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词与诗歌之间,与戏曲之间甚至与小说之间的关系都值得研究,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中词啊诗啊都是寄生的。比如《金瓶梅》,开篇就是诗歌;《红楼梦》当中,诗歌和赋都写的多少好,这些都是一种融合。文学研究完全靠文本,意象也好,意境也好,等等,还是太窄。我认为需要跨门类,跨学科,文史哲打通。现在,我们古代文学研究当中,跨门类、跨学科都已经普遍成风了。
我看了本书后感触很大,书中所论述跨国度、跨中西、跨门类的研究,对我们现在古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尽管以前已经有人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本书作者的视野已经拓宽了,包括当代媒介等等都已经放进去了。以前我们已经从不同的视角跨门类、跨国度,就像书中提到的钱钟书先生等等。当然他仅仅涉及诗歌的词句,没有理论的东西,尽管已经在努力了。我想本书上篇在理论上的概括、概念上的一种制定,对整个文学研究都有指导意义。当然刚刚李老师讲到的一些具体的细化,还可以分出比较多的话题。比如说,我认真拜读了中国古代这部分,当然从理论层面上这样讲是可以的,但具体的还需要进行深化研究。跨国度和跨门类,特别是跨中西国度的时候,要关注其中的异同,“跨”出去以后我们怎么来观照?
我始终认为中国诗歌和国外的诗歌,正好像是中国画和西洋画一样,它里边的一种表达,诗歌艺术肌体的一种呈现,以及由此产生的诗歌理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正好像中医和西医,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把你的骨架结构一步步剖开来。那么绘画也是一样,中国画就是一种留白,它讲究的是各种方法形成的意境。西洋画很逼真,我在佛罗伦萨乌菲兹画廊看了《海之神》的原画,就好像一个裸体女人向你扑过来的这样一种感觉。中国当然也有的仕女图,但它不一样。所以要在“跨”的同时注意指出它们共同之处,人类的艺术是相同的,但跨的过程当中,跨门类也好,跨国度也好,我们也要研究它们之间的一种差异。当然,这是以后的课题,要更加进一步的深入,展示出跨媒介、跨艺术研究更加具体和实在的指导意义。
殷企平:感谢沈松勤教授的发言,让我们受益匪浅。下面有请上海财经大学谭琼琳教授发言。
谭琼琳:非常高兴应邀参加此次跨艺术诗学研讨会。与我往常参加欧院长举办的线上或线下跨艺术/跨媒介国际研讨会不同, 因为今天的会议是欧荣教授、章燕教授等撰写的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专著《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新书出版研讨座谈会。其实,在我眼里,这次座谈会意义非凡,因为这十年来我是亲眼目睹欧荣教授带领团队做这方面的研究。坦诚地说,我很佩服她这种十年如一日的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
2009年我刚回国,在《英美文学论丛》上发表一篇文章,讲poetics of ekphrasis是一门新兴的人文学科,这个是我在英国做荣誉研究员时的一个课题。回国后,我发了一些相关的文章,之后我就发现欧荣老师跟我商榷,所以就认识了她。(殷企平:你们是不打不相识啊!欧荣:谭老师是真正的学者,气度非凡。)后来欧老师组织的会议我都参加了,没有缺席过。
所以,我今天衷心祝贺这本跨艺术理论与实践专著的出版,有53万8千字,七章,很厚重,是欧荣教授领衔的团队十多年的结晶。作为一名研究者和一个读者,我看到“语词博物馆”这个标题的时候,有一种熟悉感。作者也指出,书名“语词博物馆”出自美国学者James Heffernan 1993年出版的一部有影响力的专著:Museum of Words: Poetics of Ekphrasis from Homer to Ashbury,但我感觉这本书已经超越了Heffernan经典之作Museum of Words的研究范围。从空间上来说,这本书是中西的结合,把中国、美国、欧洲置于全球跨艺术史的画卷当中,以全球史的眼光来进行观照,从欧洲到美国,又到中国,就空间性而言,意义重大。
另外,昨天下午当我看到杭师大美丽的校园时,突然感觉到自己好像置身于跨艺术研究史的长河当中,就感觉到Heffernan的Museum of Words好像慢慢地穿越了太平洋,然后穿越了西湖,名正言顺地正式落户到杭师大。所以,让我感觉这个术语的本身就承载着跨艺术、跨媒介的含义。Heffernan的书是1993年出版的,今年是2023年,历经三十年,《语词博物馆》终于能够落户到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的杭州,落户到杭师大。“杭州”在西方被说成“行在”,“行在”就是“天城”之意,是皇帝的临时住所。所以,我觉得这也说明《语词博物馆》这本书,还有“语词博物馆”这个术语和杭师大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天缘,也从时间和空间上扩展了Heffernan的“语词博物馆”。
我看到欧荣在绪论中提及这本书有三个创新之处,第一,对欧美跨艺术诗学的梳理考证;第二,历时和共时的研究,艺术史的纵向梳理,学术热点的横向评析;第三,拓展研究范畴,从文学到绘画、音乐、舞蹈和行为艺术。我想对此补充一点,是关于“ekphrasis”汉译的译名问题。关于这个术语的翻译,欧荣老师和钱兆明老师都跟我商榷过,还有裘禾敏老师也写过文章。我一直没有回应过,其实当我译成“绘画诗”时,也意识到它的狭窄性,但英国导师当时跟我说,只做“ekphrasis”的源头研究。艺术界范景中先生将其译成“艺格敷词”,文学界对这个术语也有不同的译法,没有规范化。但不管怎么说,欧荣教授将它译为“艺格符换”,经过欧荣教授团队不断的宣传,再加上这本书的出版,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把这个术语专业化、规范化、普及化,尤其是普及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我在湖南大学带的博士,用的译法各异,有人用“艺格敷词”,有人用“艺格符换”,有人坚持用我的“绘画诗学”,我说都可以。但这本书出版,就会有个非凡的意义,使这个术语的翻译得到普及化,这是我说的创新性,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希望以后再版的时候能补充进去。
关于这本书的一个最大特色,我认为是理论与批评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我眼里它就形成了一个历时与共时的经纬网。本书有理论三章,批评实践赏析四章。我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历时与共时的经纬网,是因为从古至今,从诗画一致说到诗画异质说,再到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混同论,直到20世纪的抽象艺术,其实还有装置艺术,学术史的脉络特别清晰。本书从历时的角度勾勒了欧美跨艺术史的画卷,让我们看到后现代跨艺术诗学的前世今生。同时,本书又从共时的角度探讨了当代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从诗歌扩展到了绘画、音乐、图像、媒体。在共时当中,又顺着历时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同时,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中西跨艺术诗学的差异性和相通性,而且在这一比较当中,也从历时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古代、近现代学者的美学思想。刚才郝田虎老师提出了他的一点看法,其实昨天听了陆建德老师的全球史讲座,我也想到这个问题。中西观照的这一节,还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方说,中国的乐府诗有三绝,书中只提到了木兰词,其实唐朝的《秦妇吟》,汉乐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辞》就是乐府诗里面的三绝。所以,我觉得古代文学中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包括还有题画诗,都是可以纳入进来的。
因此,本书中理论爬梳的特点就是,在时间上,它是从历时和共时维度编织起来的跨艺术诗学的经纬网。在空间上,它把欧洲跟美国、中国置于全球跨艺术史的画卷当中。所以,它既有一种历史的静态评述,又有当今关于跨艺术史与热点动态趋势研究,静动之间它又编织了一个更大的历时与共时的经纬网。
如果说欧荣教授团队撰写的这本书,在理论部分构筑了一个历时与共时的经纬网的话,那么它的下篇,从第四章到第七章的批评实践部分,在我看来,它的个案研究就是欧美跨艺术史研究经纬网当中的一个个文化节点,如同《华严经》中所描述的“Indra’s net”,因陀罗网,就像天帝释网当中的珠宝,它是互为观照的,同时能够在跨艺术史的空间当中熠熠生辉。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印证了《华严经》中华严哲学里面的“一即多,多即一”的原则。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简单感悟,最后对我的学术好友欧荣教授、章燕教授、郭景华教授,还有线上的张远帆老师再次表示衷心的祝贺。
殷企平:感谢谭老师的发言,一不小心展露了她的学识和胸襟,让我们十分钦佩。下面我们有请浙江大学文学院的吴笛教授。
吴笛:刚才听到了很多专家学者对这本书的评价,我也有同感。对欧荣、章燕老师及团队这部著作面世表示衷心的祝贺。我对欧荣的研究一直十分关注,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跨艺术诗学研究。刚才谭教授从标题,赫弗南的《语词博物馆》作为跨艺术的标题来进行很好的联想。Heffernan是在1993年写的 Museum of Words,另外还有一个学者叫Georgia Blain,她在2017年也写过一本书,也有着这样一个特别的书名:The Museum of Words: A Memoir of Language, Writing, and Mortality,可见这个书名是多么吸引人。这个书名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词语的视觉性给呈现出来了。但欧荣团队的这本书,不仅仅呈现了书名里面所体现的词语的视觉性,而且将音乐等非视觉文本也纳入其中,开拓了研究视域。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拓展性的贡献。在跨艺术诗学内部,我原先了解一些研究现状,包括今天在场的几位先生也研究得富有特色,尤其是赵宪章先生的图像叙事,以及谭老师的绘画诗学。而就本书所涉及的整个跨艺术诗学的话题,包括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我觉得是体现中国学术观点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原来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里面,人们对跨艺术诗学,概念性的东西讲的比较多,但是主要是从理论建构的角度,还较少深入介入实践的层面。所以这本书的出版,其研究意义就凸显出来。我的博士生们经常用的“艺格符换”,我就很赞成欧荣老师对ekphrasis这个词的翻译。我的博士生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开拓,就在诗画关系这个领域,关于外国诗歌、欧美诗歌与绘画关系的研究,获得过多个国家社科项目的立项。
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站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面探讨跨艺术诗学这个话题。我觉得这个方面尤为重要。我们国家现在在国际交流方面遇到了一定的障碍,我们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好项目跟国外进行交流,缺乏好的项目来吸引外国的学生和学者。我非常希望欧荣老师把这一块做好,通过欧美跨艺术诗学关联中国的绘画,关注唐宋诗词里面的艺格符换的话题,把欧美的学生吸引过来,我觉得这个方面也是一个亮点。
前天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先生第一次来杭州,邀请我和其他几位学者共进午餐。他谈到了一个话题,说中国没有比较好的项目来吸引美国的学生,他说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是29.5万人,而美国目前在中国的留学生只有350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所以他希望我们拿出一些项目,如果需要他们帮助的话,他们一定提供支持。文化交流方面也非常重要。吃饭的时候大使让我先做一个开场白,我说我作为一个语言文学的学者,就从英语字母表谈起,于是我就打了一个ABC的比方,说字母A(America)和字母C(China)之间,隔着字母B,那么这个字母B代表什么呢?Then, what’s the letter “B” stands for?I think the letter “B” stands for “Bridge”。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应该加强文化交流,使这个桥梁变得更加巩固。所以我接着说这个桥梁应该as strong as the Golden Gate Bridge, 而不是Broken Bridge。其后的话题就围绕着如何加固中美文化交流的Bridge而展开。我觉得我们可以在跨艺术研究领域设计好的方案,吸引欧美学者来华交流合作,扩大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A与B之间的桥梁更加坚固。
再回到新书这个话题,我觉得对于文学跨学科研究,尤其是文学跨艺术研究,欧荣教授的新著《语词博物馆》是一部典范之作。跨艺术诗学的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在这本书内密切结合起来。其研究视角不仅基于跨艺术诗学,而且还基于中外跨艺术诗学的比较研究和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中国学者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在新的疆域从事研究的开拓创新精神。
殷企平:谢谢吴笛教授,下面有请安徽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的许庆红教授。
许庆红: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我今天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受到邀请,欧荣教授是我的师姐,她今天赐予我这样一个好的机会,坐在这里跟各位我所仰慕的大家学习。平时都在网络会议上见到各位专家,我今天非常接近这些专家,很荣幸。欧荣教授在2018年出版了她的专著《恶之花—英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当时她就请我写了一个书评,这次她的新作《语词博物馆》又出版了,她又邀请我写个书评。我真的是非常的受宠若惊。我感觉到欧荣教授从2018年的专著就已经从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的视角,已经借助这个“艺格符换”和“出位之思”的概念,探讨了欧美现代派诗歌中的城市书写,挖掘了欧美现代派诗人的跨艺术诗学的理念。《语词博物馆》是欧荣教授团队的又一次厚积薄发之作,将跨艺术诗学置于更大的欧美国家研究领域,视域更加的广阔,阐释更加的深入。
我的书评的题目叫《图绘欧美跨艺术诗学的谱系》。书评是从三个方面写的,第一方面我认为这本著作是一部微型的文化百科全书。第二个方面,是一次寻根之旅,第三个是构建了一个语词博物馆。首先它是一部微型的文化百科全书,因为这部著作涉及到中外文学史,中西方文论、美术史、音乐史、电影和戏剧研究等众多方面。
第二点我认为《语词博物馆》是一次寻根之旅,具有本源性。绘制谱系图的关键就在于对跨艺术诗学追根溯源,寻找其理论谱系之根,并探寻其历史发展脉络。我觉得《语词博物馆》是重返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从批评史和概念延展两个方面,做了一次对欧美跨艺术诗学滥觞与继承的寻根之旅。
第三个层面我认为“语词博物馆”具有物质性。欧荣教授借用Heffernan的著作《语词博物馆》作为本书的标题,我也觉得非常的精妙。著作对“博物馆”一词也进行了溯源,提出“从跨艺术批评的视角进行诗歌研究,就是回到博物馆的本意,回到诗歌的原生状态,诗乐舞合体,诗画交融”,我觉得特别的精妙。
我认为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第一,具有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为国内学界在外国文学、中国文学、艺术研究、文艺批评以及学术论文写作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路径,因而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意义;第二,具有研究资料的丰富性。为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多媒体等各类艺术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研究及批评实践资源;第三,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深厚的文学底蕴,以优美的文学语言写就了一本厚重的诗歌研究专著。读者徜徉其中,能够成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调动自身想象力,既能了解东西方的各类艺术的互通与融合,又能充分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
难得可贵的是,欧荣教授不忘自己的中国学者身份,以独特的视野,评判西方理论家的观点,并对其不足之处做了修正。诚然,该著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做了大量的推进,倘若说在该研究领域继续拓展的话,可以关注中西跨艺术诗学比较研究,如钱兆明所言,“跨艺术研究局限于西方文化的范畴,把跨(西方)艺术扩大到跨东西艺术研究,因而也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尽管该著追溯了中国古代与近现代跨艺术诗学,比如关于中国跨艺术诗学特色的“赋”所具有图像性、音乐性和博物性与西方的“艺格符换”的并置比较,但是,跨东西方诗学艺术的研究还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尤其是对中国艺术(如绘画、文字和古典哲学等)对西方现当代诗人及其诗歌的影响研究。我们期待之后的研究者在欧荣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基础上,关注更多的具体的研究领域,期待更多的崭新的研究成果面世,共同促进跨艺术诗学研究的本土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殷企平:谢谢许庆红教授,下面有请南京大学文学院的赵宪章教授。
赵宪章:我非常期待欧荣教授团队的《语词博物馆》这本书的出版。现在我主要是谈两个体会。
一个是我认为这本书的出版对国内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将推动国内相关研究进一步的展开和深化。我说的国内相关研究,包括欧荣教授说的跨艺术诗学,也包括空间叙事、听觉叙事,还有跨媒介研究,以及文学与图像,语言与图像等等。这些虽然称呼不甚相同,但在学理上都是相通的。
新时期以来,国内的相关研究真正从学理上进行研究是2010年前后,比国外要迟一些。因为在2010年之前基本上都是比较宏观的一些表述,2010年之后开始有一些具体的深入的逐渐的展开。就目前来说,我比较确认的是在北大已经形成了在东方文学研究、文学与图像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以北大为中心,以陈明教授为带头人的这样一个团队。陈明教授在2016年拿到一个国家重大项目,就是关于东方文学与图像关系的研究。我那时跟他认识,此后,他们每一年开一次文学与图像研讨会,至今已有七八届会议。在东方文学研究方面,包括日本和韩国,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中心,同时也带动了北大外语学院其他一些老,如有人研究俄国文学的封面设计。但是在欧美这一块,还很难说在欧美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方面,国内是否有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心。所以我希望欧荣教授这本书出版能不能作为一个标志性的成果,继续推动欧美文学图像的研究的展开和深化。因为我们越做学问,越感到中西互鉴太重要了,越研究得深,越研究得久,越能感到有很多需要吸收的东西,感到有欠缺,需要更多的参照来进行研究。所以我希望欧荣教授能够扛起这面大旗,能够建立一个在欧美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方面,在这方面能够做一个表率。北大外语学院现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文学与图像研究这一块,所以我希望欧老师能够继续扩大队伍,杭师大能够引领欧美文学研究这方面,我觉得那是非常值得庆幸的,这是我的第一个体会。
第二个体会,我认为这本书的出版对国内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中西互鉴价值。我刚才感慨研究的越多越深入,在研究中国的文学与图像关系时,越感到需要借鉴外国的东西。之前我很少参加外国文学会议,这几年我参加特别多外国语言文学学术会议。我就回忆一下,实际上很多前沿问题是研究西学的这部分人带动起来的。比如我研究“文体”的时候,我就发现搞文体研究的,关注文体研究的,实际上好多是外语学院的老师,包括研究“形式”也是这样的,也是外语学院的老师首先关注形式问题。本书的研究又是一个新的生长点。外语学者,由于这样一个世界眼光,能够把西方最前沿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带到国内来,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国的学术传统来说,那就是太需要了。为什么呢?中国的学术传统以“继绝学”为主要宗旨,和西学相比,它缺乏一种批判精神,这就导致了它在学术史上很难发现问题。
比如说我们研究跨艺术,研究诗和画的关系;那么关于诗和画的关系,关于诗和画的不同早有人谈及,但都是一些断简残篇。宋代以后研究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直到钱钟书先生就两篇文章,是吧?你再给我讲讲诗和画有什么不同,钱钟书这两篇文章有一篇还是关于《拉奥孔》的,讲中国的就一篇,是吧?其他的那些老先生都是几句话就完了,为什么呢?中国历史上的学者不善于发现问题,因为他缺乏批判精神,他没有把批判精神放在第一位,所以就很难发现问题。比如说不光是诗画关系,还有书和画的关系,书法也是艺术,它和绘画的关系。讲来讲去就是“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书画同体”,是吧?你再给我多讲几句话呢!你再找一下《中国美学史》,还有《画史》呀,都没有。为什么呢?中国古代的学者把这些作为不言自明的东西,书法和绘画有什么关系呢?这很清楚嘛!不言自明的。诗与画关系也收到这种观点的支配,也是不言自明的。这种观念就导致我们掩盖了很多问题,无论是诗与画还是书与画,它本来里面有深刻的学理,但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我们发现不了问题。所以借鉴西学,参照西学,运用西学的观念和方法,我们才能改变我们的弱势,才把能够把这种弱势变成我们的强势。
欧荣教授的这本书中涉及到的语词与图像问题、画中画问题、诗画合体问题,有声和无声的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我们传统的学问中,往往就是不言自明的,有几句话就行了,觉得没有必要再去深入探究。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我们借鉴西学,特别是借鉴西学的批判精神,去发现我们学术史上的这些真问题。这些问题非常有价值,你能不能发现?你能不能对它进行有效的学理阐释?那是大不一样的。这对使中国的学术能够和国际学术接轨,能够真正实现中西在学理层面的对话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也是这本书的一个贡献,它能够为我们以中国为对象,以及相关的跨艺术研究(不光是中国的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中西互鉴的价值。
殷企平:谢谢赵老师。下面还有4位老师作为作者团队代表要做一个致谢,她们将依次发言。
图片14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章燕教授:谢谢大家!非常高兴能够来参加这次会议,也非常高兴的看到这本书的出版,特别感谢到场的和线上的各位专家。首先是感谢各位专家对本书出版的支持和帮助,还有今天给我们的这些鼓励。这本书当然主要是欧荣老师组织立项、组织撰写的成果,整个撰写过程中,直到最后出版成书,欧荣老师都非常尽心地把我们组织在一块儿完成了这项工作。
刚才听到老师们的发言我也非常感慨。我当时加入欧老师团队的时候,是因为我一个博士生做了济慈的艺格敷词研究,很早进入到这个领域,她那时看了谭老师早期发表的绘画诗学文章进入到这个领域。我跟欧荣老师是在剑桥认识的,在剑桥期间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也交流很多。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参加了剑桥的一个老师开的一门课程,叫做“布莱克诗画合体艺术”,我当时听了那门课非常有感触,觉得启发很大,感到诗和绘画之间的跨艺术研究非常值得关注。2014年欧荣老师获批立项了以后,有一次我们在开学术会议的过程当中交流了这个课题,然后一拍即合,我就参与了。现在国内研究诗画艺术关系、跨艺术、跨媒介的研究已经成了一个气候,那么我也很开心能够加入进来。
实际上最早进入这样的一个领域,还是我做博士的时候,跟我导师的研究有一定关系。我的导师郑敏先生,是九叶派诗人。她在90年代进入到德里达的研究,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讲到边界的问题,边界的一种融合,或者说“去本质化”。同时,她在研究德里达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文字的问题,德里达有一本专著《论文字学》,其中主要并非对中国的汉字的关注,但是它实际上有对中国汉字的关切,肯定中国汉字的表意方式是超越了西方的语音中心主义的。她在研究德里达理论的时候就特别注重解构主义跟中国的文化以及汉字之间的关系。我早期跟她参加过一些学术会议,比如说中国现当代诗歌的领域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杂志《诗探索》编辑部就组织了很多会议,包括他们研究汉字的“字思维”问题,在90年代的时候就介入到关于汉字的这种跨越文字符号本身以及它的抽象性这个领域里面去,当时我就非常感兴趣,开始关注这样的问题,有兴趣进入到这样的一个领域里面去研究,后来有了这样一个机会非常开心能够跟欧老师团队合作。
我主要是承担了上篇第一章欧美跨艺术的理论梳理——欧老师提出让我沿着欧美跨艺术理论发展的历史阶段去梳理,我觉得非常好,就按着这个思路去写;此外完成的还有第五章的浪漫主义部分。浪漫主义的诗画关系现在还是我继续在做的一个研究课题。下一步我也在想,如刚才赵宪章老师所讲,我们能不能在中西的文字和诗画研究的比较这个领域里面,再进一步推进,做更深入的挖掘,这个课题我觉得非常值得做。
感谢各位老师,也谢谢欧荣老师团队,还有欧荣老师组织国际国内会议,每次都请我做主题发言,我同样收获非常大,谢谢。
图片15
杭州师范大学郭景华教授:谢谢殷老师,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前辈,我自己也是非常开心能够受到欧老师的邀请,成为作者团队的一员,参与跨艺术诗学的研究。《语词博物馆》应该是欧老师多年学术的一个结晶,是她在这种繁忙的工作当中带领团队来完成的。欧老师做事一向都是实干立身,做学问又特别的严谨细致,待同事又很亲和谦虚,是我们的好师友,也是很多年轻学者学习的楷模。
比较文学就是以跨界为使命,跨门类、跨媒介也一直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欧老师在这个书里面,其实想要提供这种跨界的一个典范,在书中不仅有一些理论的溯源和建构,更多的是对中西文学经典跨艺术转换的一种阐释,比如说像“西诗东传”和“中诗西游”等等。我觉得欧老师的一个想法就是想给读者提供一种不仅学术,而且是一种有趣的阅读体验。在书里面欧老师提到这种多媒介、多门类合力共荣的图景,我也期待欧老师能够带领我们能够继续做下去,也期待我们一路繁花。
图片16
南通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张远帆老师:尊敬的各位专家和老师,大家好。我是南通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张远帆,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研讨会,但由于我工作的原因,不能来现场聆听各位前辈老师们的教诲,错失良机,非常的遗憾,也非常的可惜。但是还是感谢欧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在此发言。
首先请让我对欧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6年前源于一次学术会议,我遇到了欧老师,从此对跨艺术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几次邮件往来,也承蒙欧老师厚爱,我非常幸运的加入了老师的课题组,并参与课题的研究。几年来在欧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完成了本书部分章节的写作,虽然困难重重,但还是圆满地完成了研究工作。这主要归功于欧老师的倾囊相授,带我进入了跨艺术研究的百花园,通过欧老师的指导,我学会了查找第一手资料,努力在研究中体现新观点、新材料。老师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文本细读的能力,让我惊叹不已。老师严谨的治学方法让我终身受益,老师的学术热忱也深深的影响着我,鞭策着我不断努力前行。再次感谢欧老师给予我宝贵的学习机会和鼎力相助,同时也感谢课题组所有专家老师们的帮助和包容,让我这样一个学术小白得以成长、学有所得。
特别感谢殷企平老师多年前的一次谈话鼓励,我一直铭记在心,也感谢聂珍钊老师、吴笛老师、刘建军老师曾经在我们南通大学电子竞技博彩 做的讲座,老师们视野宏阔,内容精彩纷呈,让我充分领略了文学艺术的魅力。
感谢章燕老师、谭琼琳老师,你们的学术研究和论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最后借此机会,我要感谢所有在座的各位老师对我们课题的关心和支持,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图片17
杭州师范大学欧荣教授:最主要首先是感谢。就如我在后记里所写,整个学术道路上,我特别有幸。我的很多朋友都说,你遇到一个好老师就不错了,没想到你遇到三位好老师,在不同的阶段给我不同的指导:研究生阶段的殷老师,博士阶段李维屏教授,工作以后就是钱兆明教授刚好到杭师大来,我就成为他“师从名师”的指导对象,相当于我的博士后导师。我真的非常感激在学术成长道路上能遇到三位老师,不论是他们的学问,还有他们的人品,都给我很大的指导和鼓励。就我的课题来说,包括前期的一些课题,我一直铭记殷老师所说“别人研究的终点就是你的起点”;后来跟李维屏老师做现代主义文学,我上一本书就是关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城市书写。后来又遇到钱老师,他做跨艺术、跨文化研究,也逐渐引领我进入这样一个领域,然后不断的拓展。我前期跟他有合作,他后来说你应该自己单飞,真正的好老师是要把学生推出去的,这对我来说也是很大的指导和鼓励。
在课题的申报过程中,像刘建军老师、吴笛老师、蒋承勇老师等等,说实话申报书里有些措辞是吴老师亲自给我修改的;还有在课题完成过程中以及成书出版过程中,都得到很多师友的帮助,这也是今天我们举行这样一个座谈会的原因。就这本书而言,还有很多不足,但举行这个会议也是想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多年来的指导,同时也是做一个小小的汇报。刚才几位专家讲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都记下来,今后会指导我们继续进行更加深入和拓宽的研究。目前因为我们杭师大还有一个重大项目,就是耿幼壮老师的“西方文论核心概念考绎”,包括我之前跟着殷老师做“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参与这些课题过程中,我都学到了很多,都是一种无形的学术思想的融合。所以,这本书的出版也是将前期工作做一个总结,之后我会专注于耿老师的项目,把项目完成之后再回到跨艺术跨媒介研究。
总而言之,非常感谢与会专家的宝贵建议、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尤其是章燕老师的鼎力相助、北大出版社李颖编辑的精心编校以及杭师大、电子竞技博彩 和国际教育学院多年来的支持!。
图片18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凌芸:
各位专家、前辈中午好!欧荣院长邀请我来参加今天的新书发布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内心也十分激动。但同时,坐在这张讨论桌上难免内心忐忑,因为我是“圈外人”。首先热烈祝贺这本新书的发布,也非常欢迎和感谢各位专家和前辈能够来到杭师大,来到国际教育学院,现在轮到我来作今天这场活动的收尾致辞,我想从三个角度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我想作为同事来讲。今天这场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电子竞技博彩
是主办单位,国际教育学院是协办单位。这里的渊源是因为欧荣院长在外国语学院担任了8年的院长,然后2021年到国际教育学院担任院长,开始了我和她共事的缘分。前几天我问了欧院长一个问题,我说,“你是怎样做到学术、行政管理、还有培养优秀的孩子,三方面都那么出色?让我特别的敬佩。”欧院长当场没有给我答案,只是谦逊地微笑。作为同事和搭档,我感受到了她身上作为一个女性学术研究者的一种非常温柔的力量;她有一种非常低调、内敛,同时又非常有韧性的力量,这是我在和她共事将近两年当中感受到的,所以她才可以做到样样出色。
第二,我想作为读者来讲。拿到书稿后,我浅读了一下,刚才各位专家的发言都是高屋建瓴的,我仅仅是从一个普通读者视角谈两点感受。第一点,我觉得这本著作是把诗歌放在了非常广阔的一个文化语境当中,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文学、音乐、视觉艺术等等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探索诗歌多元化的呈现和跨界的能力,帮助读者拥有了一个全新的思考和看待不同时代文化的一种方法。第二点,我强烈地感受到诗歌越过不同来源和风格的艺术边界,它蕴藏着非常惊人的妙趣在里面。这是我作为读者的一个感受。
第三,我想今天作为一个参会者,聆听了各位大家的发言,特别是刚才吴笛老师的发言,让我忽然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国际教育学院2008年建院,今年我们要迎来建院15周年院庆,一路走来也经历了很多的挑战和困难。我相信所有在做国际教育和国际文化传播的同仁们都有深切感受,疫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对我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疫情过去也会迎来不一样的春天,变局之中也有新机。刚才吴笛老师给我的启发是,的的确确,我们在做国际文化传播的项目当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语言类的项目,或者是一些纯游学类的项目,真的可以借着这样的一个机会,用更多学术项目来吸引国际学生。像欧荣院长的这本书,我觉得完全是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来宣传的,吸引那些对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有兴趣的国际学生来参与,这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也是我今天作为参会者的一个收获。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再次祝贺欧荣老师、章燕老师,还有郭景华老师及团队,再次感谢大家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对欧院长的支持。希望大家今后有机会再到国际教育学院来,我们也将举办学术活动,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能够到我们国际教育学院的主场再来参会。谢谢大家!
图片19